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常用检错原理
阅读量:3964 次
发布时间:2019-05-24

本文共 994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一、基本概念

     实际的通信链路都不是理想的,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1可能变为0,0可能变为1,称为比特差错。

     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e)。

    提高数据代码的抗干扰能力. 这必须在原二进制代码长度的基础上增加几位二进制代码的长度,使相应数据具有一定的冗余度。

    编码有一定的检错能力,编码必须要有一定的冗余度,编码器的冗余性只是检错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码重:编码中1的个数。如01100010B的码重为3

    码距:两个编码不相同的位数。两个编码之间的码距等于它们“异或”操做结果的码重。例如:01101100B ^10001001B=11100101B  码距为5。

二、奇偶校验

    在原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一位奇偶检验位,使得整个编码的码重固定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

    当干扰持续时间很短(如常见的尖峰干扰),即当差错单个出现,奇偶检验即可以达成检错的目的。

         如:奇校验  发送:1101101  -----------------接收端:1101100     “1”数量奇性改变,可检错。

                                        1101101 -----------------0111101                   产生2位误码,奇校验无法检错

    当连续出现几个差错时,简单的奇偶校验不能发现,这也是奇偶检验的缺点。

三、和校验

     如果一串信息有“n”个字节,对这n个字节进行"加"运算,然后将结果附在字节后面进行传输,附加的字节就是校验和。

    在计算机中常用两种加法  1、逻辑异或   2、加法指令

四、循环冗余校验CRC(应用最广泛)

     基本原理是将一段信息看成一段二进制,然后用一个特定的数去除它,最后将余数作为校验附在信息后,在接收端同样处理。

     其根本思想就是先在要发送的帧后面附加一个数(这个就是用来校验的校验码,但要注意,这里的数也是二进制序列的,下同),生成一个新帧发送给接收端。当然,这个附加的数不是随意的,它要使所生成的新帧能与发送端和接收端共同选定的某个特定数整除(注意,这里不是直接采用二进制除法,而是采用一种称之为“模2除法”)。到达接收端后,再把接收到的新帧除以(同样采用“模2除法”)这个选定的除数。因为在发送端发送数据帧之前就已通过附加一个数,做了“去余”处理(也就已经能整除了),所以结果应该是没有余数。如果有余数,则表明该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转载地址:http://uuuki.baihongyu.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ubntu 开发服务进程
查看>>
linux 常用命令以及技巧
查看>>
记录1年免费亚马逊AWS云服务器申请方法过程及使用技巧
查看>>
golang文章
查看>>
Source Insight 经典教程
查看>>
快速打开菜单附件中的工具
查看>>
Windows系统进程间通信
查看>>
linux exec的用法
查看>>
C语言中如何使用宏
查看>>
Http与RPC通信协议的比较
查看>>
Source Insight的对齐问题
查看>>
ubuntu设置开机默认进入字符界面方法
查看>>
chrome 快捷键
查看>>
Linux下buffer和cache的区别
查看>>
程序员不应该再犯的五大编程错误
查看>>
[转载][转帖]Hibernate与Sleep的区别
查看>>
Linux系统的默认编码设置
查看>>
Linux系统调用
查看>>
Linux 信号signal处理机制
查看>>
Linux 信号signal处理函数
查看>>